杜绝篡改他人高考志愿要从“不能改”“不敢改”入手-热议
2023-07-05 23:19:0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各地高考志愿填报陆续截止,媒体7月5日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获悉,近日有群众报警称自己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且已经过了网报志愿的截止日期,警方很快锁定违法行为人并积极劝投。随后违法行为人项某宇到派出所自首。公安机关依法给予项某宇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湖北省招办则准备让受害人重新填报志愿。


【资料图】

为什么要篡改他人志愿?据悉,项某宇因与同学关系不好,在学校拍下同学的准考证号,使用电脑登录高考招生平台多次试密码,成功登录同学的账号后,非法篡改了其高考志愿。

偷改同学志愿的项某宇向警方自首。

众所周知,考生志愿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一旦遭恶意篡改,则可能导致考生无法被心目中理想的高校录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高考志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篡改他人志愿的事件却几乎每年都在发生。

2021年7月,河北省衡水市高考考生周某发现自己的高考志愿被人篡改了,改成了比自己高考成绩低很多的院校。警方确认其同学吴某有重大嫌疑。经讯问,吴某称觉得周某平时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这样做是为了惩罚周某。

2022年,媒体报道,明知同学小黄不愿意填报与自己相同的大学,小曾还是一意孤行,私自将小黄的志愿篡改成自己的学校,并把其他相应的志愿删除。最终,高考425分的小黄,被分配到投档线为160分的院校,即小曾所在大学。事发数周后,小曾主动向警方投案。

篡改他人志愿,本质上是对他人受教育权的侵犯,轻则违法,重则涉嫌犯罪。从司法实践来看,篡改高考志愿的行为可能涉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以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上述案例中,违法行为人也毫无例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前有覆辙,没想到今年又有人在同样的路径上翻车。有网民质疑,鉴于事件性质的严重性,对违法行为人项某宇行拘五日的处罚是否太轻?但考虑到项某宇系自首,且最终未影响受害人重填志愿,警方的从轻处理还是属于正常操作。

现在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防范篡改他人志愿事件一再发生。尽管多数案例并非因志愿系统出现漏洞而引发,但要尽量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技术层面的保障升级始终不可忽略。只有坚持魔高一尺而道高一丈,建立深厚的技术壁垒,才能阻断不法分子的侥幸一逞。

在荆州的这个案例中,违法行为人之所以能够得逞,缘于其首先在学校拍下了同学的准考证号,然后在电脑上“多次试密码”,最终登录同学账户,成功篡改志愿。违法行为人动机的卑劣必须受到严厉谴责,与此同时,受害人设置的密码居然可以被他人“试出来”的细节也在警示,每个考生都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志愿填报系统密码等关键信息设置不能过于简单,更勿泄露给他人,防止志愿被他人篡改。

几乎每年都有篡改他人志愿的事件发生,不但损人不利己,而且注定难以逃脱制裁,这些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怎么了?他们不知道这是违法甚至犯罪?

根据媒体报道,的确有学生在事发后还在辩称只是“恶作剧”而已。不论这是不是托辞,都证明学校和家庭有必要围绕相关问题做好普法教育。需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篡改他人志愿的行为不仅缺德,更涉嫌违法甚至犯罪,而且肯定会有严重后果,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污点。

如果说升级技术保障、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是让不法分子“不能改”,那么普法教育则旨在让其“不敢改”。双管齐下,篡改高考志愿屡发的现象当能得到有效治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