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进入2023年,反洗钱监管持续升级。
近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发布了十余条处罚信息,厦门银行(行情601187,诊股)、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莆田农商行以及上述机构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因违反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等事项领到罚单。
其中,厦门银行涉及违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规定等23项违法违规行为,被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767.17元,并处罚款764.6万元。同时,该行副行长谢某某,以及风险管理部、网络金融部、营运管理部、业务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共计7人被处罚,罚款金额2万元至8.5万元不等。
另外,招商银行厦门分行因涉案账户交易监测不到位,被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给予警告,并处罚款50万元。另外,时任该分行零售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姜某某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监管警告并罚款5万元。
实际上,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披露了几十条罚单,剑指金融机构反洗钱业务风险。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1月以来,有16家银行业机构因涉及反洗钱业务违规等事项,被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处以行政处罚,罚款金额近1800万元,涉及相关责任人29人,呈现既罚机构也罚责任人的“双罚”特点,此次被罚人员更是涉及了不少银行董事长、行长等高管人员,处罚力度不断增加。
中小银行频吃罚单
1月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公布了几十条行政处罚信息,处罚原因涉及违反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违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管理规定、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其中以反洗钱领域的罚单居多。
领罚单的机构主要以银行业机构为主,券商、支付公司其次。其中,共有16家银行业机构因违反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受到人民银行的处罚,共计被处以1796.3万元的罚款。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反洗钱业务的升级和监管的深入,城商行、农商行、农信机构领罚单数量和频次在不断上升。在1月份领到罚单的银行业机构中,九成机构类型为农商行、农信社机构。
具体看,辽宁新民农商行、莆田农商行等6家农商行,凤城丰益村镇银行等3家村镇银行,琼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5家农信社“吃”到了罚单。
(来源:人民银行网站,人民银行官网公示的处罚时间有“处罚发布日期”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表格选取的数据口径采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
从处罚原因分析,“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成为中小银行违反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的“重灾区”。
“与大行、股份制银行相比,一些中小银行在反洗钱内控制度体系上还不完善,这也是近一两年频频领罚单的原因。”华东一家区域银行业务人士透露,监管审查的高压态势以及“双罚制”的实施,对一线相关岗位人员有着很高的警示作用。
“双罚制”下机构高管频频上榜
观察1月份罚单可以发现,罚单既对金融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又对反洗钱业务的岗位负责人员和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给予行政处罚,基本实现了“双罚制”。
与上述被处罚机构一同领罚单的相关负责人达29人,受到警告和罚款处分,共计处罚金额达72.2万元,个人处罚金额从1万至8.5万不等。
“由于反洗钱业务涉及多个业务条线,需要一线人员和机构负责人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有较高的重视,才能从薄弱环节加强监测,增强反洗钱义务机构洗钱风险防控能力。”上述银行业务人士进一步表示。
从被处罚人员任职分布看,既有直接负责反洗钱业务的相关负责人,也有财务部、网络金融部、风险管理部、运营管理部、零售金融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此外,此次被罚人员更是涉及了不少银行高管。“上榜”此次1月份罚单的,还出现了两家银行的董事长、3位行长以及3位副行长等。
例如,1月20日,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公布的罚单显示,辽阳辽东农商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被罚款78.4万元。该行董事长于某某也被罚款7.2万元。
同样在1月份领罚单的还有时任营口农商行董事长王某某,对营口农商行“未按规定对异议信息进行标注、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的违法违规负有直接责任,被处于4万元罚款。
再如,1月份罚单显示,时任呼和浩特金桥河套村镇银行行长高某某、时任莆田农商行行长朱某某、时任福建福鼎恒兴村镇银行行长汪某某皆因对其所在银行违反相关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被处以1.8万元至8万元的罚款。
新形势下反洗钱任务更具挑战
近年来,反洗钱工作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反洗钱领域起步较晚,面临的形势也更具挑战性。反洗钱方面的处罚金额和处罚力度呈上升趋势。人民银行开具的罚单中,违反反洗钱工作逐渐成为银行机构领罚单的重要案由。
根据徵悠咨询统计数据,2022年反洗钱方面的罚款金额达到了5.5亿元,相较于2021年全年的处罚金额(3.95亿元)再次攀升,与2020年处罚金额接近。此外,千万级以上的罚单频频出现,且大额罚单主要集中于银行业与支付机构。从行业细分类型来看,银行业仍为监管重点,主要集中在农信机构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二者占比超40%。
与传统地下钱庄洗钱模式相比,当前的洗钱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洗钱模式更加隐蔽和高智能。这也意味着,新形势下的反洗钱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国家监察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决定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
作为社会资金融通、集散中心,各个金融机构是反洗钱的“第一道防线”,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反洗钱业务面临着增加投入的压力。